当前位置:龙符小说吧 > 我在大学当校长 > 第四百八十三章 受欢迎的任教授

我在大学当校长第四百八十三章 受欢迎的任教授(1/2)

    (先别看,等早上起来再刷新吧。)

    “走出去,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回来……”

    ……

    ……

    美国:

    1、在美国经典的文理学院,所有核心课程被设计为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在内的三大体系,低年级的学生们在这些课程中自由选择,高年级则主修其中属于自己专业的课程。由于学生与教师人数接近,因此课程大都为小班讨论,老师与学生甚至可以自己设计课程、设计学分。

    2、美国的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专业课(major  requirement)

    选修课(elective  course)

    通识教育课程(geio)

    通识类课程应运而生。好比说你选择了工程类的专业,但你还被要求同时学习文学、英语、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类的选课方式,在美国大学里通常以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的形式呈现——完成本专业的学分之外,还要通过选修的方式完成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

    通识教育体系设有什么课程?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分类,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9大类:

    1.写作:主要教授学术类写作的基本纲要,包括如何立论点,引论证,找证据,得结论等。

    2.专业写作:教授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常常与专业课相结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方面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从根本上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知识,但没有整合和分析写作的能力。

    3.西方文化研究:涉及欧美的文化和历史,对于美国人和留学生来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总得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的由来吧。

    4.少数文化:指的是非西方文化的研究,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等等。

    5.人文与艺术:这类的课程通常比较靠近艺术方面,涉及面很广,比如音乐史、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研究等等。

    6.语言:大部分学校会开设各个语种的课程,常见的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等。

    7.数理逻辑:偏理科方向,涉及数学、物理、编程、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8.社会与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人类研究、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

    9.自然科学与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等大方向的内容。

    可以看出,部分学科是交叉的,而且与其他专业课知识相重合。

    哥伦比亚大学

    哥大在1917-1919年的实践就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起点,至此以后,诸多名校开始竞相效仿,甚至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教育体系。

    但是,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到现在都具有学术挑战性,因为它涵盖了所有本科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学术领域。不过,这种“打包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增大社会了解面,对他们有受用终身的意义。

    哥大有九大方面的核心课程,学校要求每一个本科生在大一、大二修完这一系列的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外语:4个学期,可通过相应的测试。

    体育:4个学分,还需提交游泳考试成绩或者“大学健康表格”。

    科学:选修三门,至少9个学分。

    艺术:介绍西方艺术史。

    文学:阅读当代文学作品。

    音乐:鉴赏西方音乐史。

    历史:介绍西方历史问题。

    文化:非西方文化介绍。

    逻辑与修辞:锻炼批判性的思维以及清晰的口头和书面表述。

    这九门核心课程,看似涉及不同的方方面面,实则相互联系。例如,哥大规定在选“修辞与逻辑”这门课之前,必须先修“逻辑与修辞概论”或“批判性写作”这两门课,这种先行后续的课程安排更有助于学生吸收课程内容。

    其次,哥大的核心课程并不是与传统的课程相互脱节的,学生既有广阔的选课空间,又可以将通识类课程和自己的专业领域联系起来,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更高水准的过程。

    芝加哥大学

    如果说哥伦比亚大学是通识教育的开拓者,那么芝加哥大学把两年制扩展为四年制,使核心课程初步成型,同样为这-->>

更多章节可以点击:我在大学当校长,本章网址:http://www.lonfuwx.org/lonfu/9726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