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符小说吧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六百九十七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朕真的不务正业第六百九十七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3/5)

不会耽误第二年的产量,而让种子饱满起来,需要水分、阳光、肥料的恰到好处,这个恰到好处,就非常非常的困难。

    水源可以兴修水利,从祁连山修渠引水,肥料好说,在大明拥有了水肥生产后,再加上原来的堆肥,但光照不好控制,一年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不下雨,下几天,那是老天爷说了算。

    而甘肃一年不下几次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这育种就会变得简单一些。

    “对于不事农桑的士大夫而言,他们其实很难理解这些话,每一步都需要实践去探索,比如在爪哇种地,当地人都是雨季撒种耕作,因为是雨季,不需要浇水,收多收少都看天意,雨季的雨量无法控制,过多的雨水、较少的晴天,其实很影响收成。”

    “但旧港总督府设立之后,改为了旱季播种,通过建蓄水坝池来浇灌,产量变高,后来人多了,开始兴修水利,有能力对田地进行排水,才创造了两年九熟这种奇观。”朱翊钧对着冯保由衷的说道。

    种地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但大明的士大夫不事农桑,他们其实看不太懂沈一贯这本言简意赅的奏疏背后,付出了怎样的辛苦。

    朱翊钧看得明白。

    朱翊钧拿起了朱笔对着冯保说道:“目前张掖,可以育种40万石,而这四十万石的种子,可以换到120万石的粮食,这还是探索阶段的成果,如果大力投入,十年后,仅仅张掖一镇,育种就可能超过120万石种子,各种主粮、经济作物、瓜果蔬菜都可以在当地育种。”

    “陛下要推动这件事吗?”冯保面色犹豫的问道。

    “朕打算从内帑拿一百五十万银给沈一贯,让他在甘肃推广育种之事,既然水肥有限,不如扶持育种这种特殊的经济作物。”朱翊钧没有下笔,笑着问道:“冯大伴不会不舍得吧。”

    “陛下,臣担心揠苗助长。”冯保真不是舍不得钱,而是担心一件事,那就是吹求过急,让本就脆弱的甘肃农业,变成奇形怪状,群魔乱舞的景象,甘肃的农业实在是过于脆弱了,陛下给了一百五十万银,看起来是个好事,但可能会变成坏事。

    甘肃那地方太穷了。

    “你说的有理,就跟种地一样,肥多了肥少了都不好。”朱翊钧听闻,稍加思忖,放下了笔说道:“朕欠考虑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朱翊钧真的不是什么智慧的化身,他就是看沈一贯努力有了成果,就想着扶持一下,但仔细一想,以甘肃的体量、育种的规模,这一百五十万银砸下去,反倒是适得其反。

    冯保斟酌再三说道:“陛下,臣以为,给钱不如给政策,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把开封到嘉峪关的驰道修通,唯独修通了驰道,一切都会变得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若是一百五十万银直接扔进去,银多粮少,粮价飞涨,育种的规模过于庞大,种粮价格下降,都是不利于甘肃发展的,现在甘肃过于羸弱了。”

    “不如这样,让沈一贯组建六个工兵团营,用来多段修建驰道,将一百五十万银降低到五十万银,专门用于团营组建,如此一来,驰道越早修通,对西北的稳定越发有利,就可以更早的重开西域。”

    “好!”朱翊钧采纳了冯保的建议,这家伙能从宦官这个集体里脱颖而出,稳稳当当的当了十三年内相,不是没有原因的。

    决策者一厢情愿的励精图治,往往造成的危害,比昏庸还要可怕。

    “陛下,大司徒和先生最近为了还田的事儿吵得很凶。”冯保小心提醒着陛下,大臣们为了政令吵得不可开交,皇帝必须要干涉了。

    王国光坚决反对一顷这个过分严格的规格,哪怕是知道张居正的目标是奔着宗族去的,他也反对,他认为这是一种一厢情愿,而张居正则摆事实举例子,并且拿出了执行的结果给王国光看,但王国光依旧反对。

    眼下这种反对还在大臣内部交流,一旦这种内部矛盾溢出,很容易酿成党争,所有反对新政的人,都会簇拥到王国光的大旗之下,进而推着王国光往前走。

    必须要在内部矛盾外溢之前,解决这个矛盾。

    “就在仁和县官衙废墟上准备几把凳子,把大臣、戚帅首里侯都叫上,对了把魏国公也叫上,凑凑人茬,反正国朝大事他都参与了,摆开阵仗来,让他们吵明白就是。”朱翊钧对他们的争吵心里有数。

    徐邦瑞投献了皇帝,朱翊钧也给了他国-->>

更多章节可以点击:朕真的不务正业,本章网址:http://www.lonfuwx.org/lonfu/74109/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