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九龙蛊第十章 天石野趣(1/2)
从收完大烟到来年春天,是天石谷最悠闲的时节。除了话场子,最吸引人的,还有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三台消闲乐事,合称“天石三打”:打猎、打跳、打野。
九鼎山方圆千里,群山巍峨,层峦叠嶂;丛林无际,莾莾苍苍,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这“半分田”,就是据禹三少爷所说的,被天下掉下来的石头砸出来的天石盆地。后来欧麦嘎师傅和史道长,也基本同意了可能有这么回事,只不过认为,从天下掉下来的不是女娲土司补天用的五彩石,而是一种叫陨石的天外飞石。这块把九鼎山砸出一个大坑的天外飞石,可能比女娲土司炼制的那些补天石要老几万万岁。陷落在茫茫群山之中的天石盆地,在女娲娘娘和“嘎得”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几万万年。“嘎得”也不是女娲造出来的“白泥浆引绳人”,而是圣母马利亚的儿子。
除了天石谷这个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人间天堂,九鼎山的深山密林中,极少有人类涉足,这里自然就成了各种野生动植物的天堂。有种类繁多的各种野生药材和菌子。药材如天麻、三七、草乌、灵芝、重楼、冬虫夏草、铁皮石斛、黄精、鸡血藤等等,据最懂中草药的史道长在那本《天石谷志》中说,九鼎山中他所知道的中药材,共有968种;菌子有牛肝菌、松茸、鸡枞、块菌、羊肚菌、鸡油菌、香菌、木耳、白森、鸡冠、白黄罗伞、松树菌、柳树菌、刷帚菌、胭脂菌、窝鸡菌、青头菌、牛乳菌、虎掌菌、老人头等数十种。药材和菌子,是从来不种大烟的赖石山村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有各种野生动物。走兽如豺狼虎豹、野猪、野牛、狗熊、山驴、马鹿、麂子、岩羊、羚羊、獐子、狐狸、野兔等等,飞禽如野鸡、锦鸡、原鸡、灰鹤、绿孔雀、蛇雕、双角犀鸟、松雀鹰、血雉、火雀、燕隼等等,以及种种叫不上名字的奇禽异兽,种类繁多,数目巨大,打之不尽猎之不竭。据说在种大烟之前,打猎曾一度是天石谷人重要的生活内容、生产方式和经济来源,而不像现在一样,仅仅只是农闲时节的一种娱乐消遣。只有靠山吃山的赖石山村人,一直将打猎作为养家糊口的重要方式。
根据走兽飞禽的不同种类和习性,天石谷人曾发明过许多打猎的方法:下扣子、下竹签、支压木、支夹子、设陷阱、设诱子,以及枝条粘、罗网罩、猎狗撵、栅子围、驽箭射、火枪打等等,但至今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方法的人已经不多,天石谷公认的好猎手,则全部出在被公认为“外拐户”的赖石山村。
赖石山村坐落在天石谷东北角的一座石山下,共有三十六户人家,据说都是外来户。但据史道长考证,这三十六户人家的先祖,原是禹氏先祖的贴身护卫。几十年前,土司府引进大烟,叫天石谷所有人家都要种,有十几户人家却抵死不从,说大烟是第一害人的东西。土司府收回了那十几户人家租种的田地,想逼迫他们服从。没想到十几户人家中竟没有一个软骨头,相约搬出了原来居住的白石寨,到离土司府有小半天路程的一座石山脚下,起房造屋开渠引水安家落户。正准备在石山西南一条小河边的荒地上开荒种地时,土司府又派人去干涉,说这荒地也是禹土司家的,他们没有权利胡乱开垦。十几户人家只好靠打猎、养蜂、挖药材、采野生菌和编些竹篾用具维持生计,好在土司府这次没有再派人去干涉,说整个九鼎山都是他们家的。
自从种大烟后,天石谷绝大部分人家就不再为吃穿用度发愁,都笑话那十多户被叫作“外拐户”不晓得是哪个发明的叫法,大概是“肘子朝外拐”的意思,但肯定不是禹三少爷的人家,是不识牛大羊小猪肥狗瘦肉香屁臭的“老憨包”,一年到头撵山挖药找菌子累到半死自讨苦吃。几十年来,除了向上善观赖石山村人不去教堂,也不敬奉土主和对赖石山村比较友善的人家,用野味、皮毛、药材和竹篾用具,换些必须的粮食、煤油、铁器等他们吃的盐巴是九鼎山中特产的“石头盐巴”,茶叶是九鼎山中的野树茶,穿的衣裳是用自己纺织的火草布和兽皮做成的,据说就连他们打猎用的火药也是自己造的,也有人说是史道长教他们造的,外拐户极少跟外人交往,也不通婚,嫁娶都是在十几户人家中选择,所以所有同辈人都是“亲家”或“亲家母”,亲上加亲血脉相连,从几十年前的十几户发展到现在的三十六户,从七十几口人增加到二百二十几口人。
在前两代土司眼里,赖石山村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赖石山村的人口,就像山里的野兽一样,不论多少,也是不能“算数”的。但禹成土司私下交代过廖总管,赖石山村的皮毛、药材、野味等,只要他们愿意卖给土司府,就全部收下,也不用讨价还价。但是几十年来,赖石山村人从来没有卖过东西给土司府;禹成土司从来没有去过赖石山村,但对经常去赖石山村一带撒野的九小姐从来不闻不问。夫人土司继任后突然对赖石山村另眼相看,倒是并不出人意料之外。土司夫人原本就是来路不明的外来人,上任第一台事情,就是销烟说是禹成老土司的遗愿,但大多-->>
九鼎山方圆千里,群山巍峨,层峦叠嶂;丛林无际,莾莾苍苍,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这“半分田”,就是据禹三少爷所说的,被天下掉下来的石头砸出来的天石盆地。后来欧麦嘎师傅和史道长,也基本同意了可能有这么回事,只不过认为,从天下掉下来的不是女娲土司补天用的五彩石,而是一种叫陨石的天外飞石。这块把九鼎山砸出一个大坑的天外飞石,可能比女娲土司炼制的那些补天石要老几万万岁。陷落在茫茫群山之中的天石盆地,在女娲娘娘和“嘎得”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几万万年。“嘎得”也不是女娲造出来的“白泥浆引绳人”,而是圣母马利亚的儿子。
除了天石谷这个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人间天堂,九鼎山的深山密林中,极少有人类涉足,这里自然就成了各种野生动植物的天堂。有种类繁多的各种野生药材和菌子。药材如天麻、三七、草乌、灵芝、重楼、冬虫夏草、铁皮石斛、黄精、鸡血藤等等,据最懂中草药的史道长在那本《天石谷志》中说,九鼎山中他所知道的中药材,共有968种;菌子有牛肝菌、松茸、鸡枞、块菌、羊肚菌、鸡油菌、香菌、木耳、白森、鸡冠、白黄罗伞、松树菌、柳树菌、刷帚菌、胭脂菌、窝鸡菌、青头菌、牛乳菌、虎掌菌、老人头等数十种。药材和菌子,是从来不种大烟的赖石山村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有各种野生动物。走兽如豺狼虎豹、野猪、野牛、狗熊、山驴、马鹿、麂子、岩羊、羚羊、獐子、狐狸、野兔等等,飞禽如野鸡、锦鸡、原鸡、灰鹤、绿孔雀、蛇雕、双角犀鸟、松雀鹰、血雉、火雀、燕隼等等,以及种种叫不上名字的奇禽异兽,种类繁多,数目巨大,打之不尽猎之不竭。据说在种大烟之前,打猎曾一度是天石谷人重要的生活内容、生产方式和经济来源,而不像现在一样,仅仅只是农闲时节的一种娱乐消遣。只有靠山吃山的赖石山村人,一直将打猎作为养家糊口的重要方式。
根据走兽飞禽的不同种类和习性,天石谷人曾发明过许多打猎的方法:下扣子、下竹签、支压木、支夹子、设陷阱、设诱子,以及枝条粘、罗网罩、猎狗撵、栅子围、驽箭射、火枪打等等,但至今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方法的人已经不多,天石谷公认的好猎手,则全部出在被公认为“外拐户”的赖石山村。
赖石山村坐落在天石谷东北角的一座石山下,共有三十六户人家,据说都是外来户。但据史道长考证,这三十六户人家的先祖,原是禹氏先祖的贴身护卫。几十年前,土司府引进大烟,叫天石谷所有人家都要种,有十几户人家却抵死不从,说大烟是第一害人的东西。土司府收回了那十几户人家租种的田地,想逼迫他们服从。没想到十几户人家中竟没有一个软骨头,相约搬出了原来居住的白石寨,到离土司府有小半天路程的一座石山脚下,起房造屋开渠引水安家落户。正准备在石山西南一条小河边的荒地上开荒种地时,土司府又派人去干涉,说这荒地也是禹土司家的,他们没有权利胡乱开垦。十几户人家只好靠打猎、养蜂、挖药材、采野生菌和编些竹篾用具维持生计,好在土司府这次没有再派人去干涉,说整个九鼎山都是他们家的。
自从种大烟后,天石谷绝大部分人家就不再为吃穿用度发愁,都笑话那十多户被叫作“外拐户”不晓得是哪个发明的叫法,大概是“肘子朝外拐”的意思,但肯定不是禹三少爷的人家,是不识牛大羊小猪肥狗瘦肉香屁臭的“老憨包”,一年到头撵山挖药找菌子累到半死自讨苦吃。几十年来,除了向上善观赖石山村人不去教堂,也不敬奉土主和对赖石山村比较友善的人家,用野味、皮毛、药材和竹篾用具,换些必须的粮食、煤油、铁器等他们吃的盐巴是九鼎山中特产的“石头盐巴”,茶叶是九鼎山中的野树茶,穿的衣裳是用自己纺织的火草布和兽皮做成的,据说就连他们打猎用的火药也是自己造的,也有人说是史道长教他们造的,外拐户极少跟外人交往,也不通婚,嫁娶都是在十几户人家中选择,所以所有同辈人都是“亲家”或“亲家母”,亲上加亲血脉相连,从几十年前的十几户发展到现在的三十六户,从七十几口人增加到二百二十几口人。
在前两代土司眼里,赖石山村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赖石山村的人口,就像山里的野兽一样,不论多少,也是不能“算数”的。但禹成土司私下交代过廖总管,赖石山村的皮毛、药材、野味等,只要他们愿意卖给土司府,就全部收下,也不用讨价还价。但是几十年来,赖石山村人从来没有卖过东西给土司府;禹成土司从来没有去过赖石山村,但对经常去赖石山村一带撒野的九小姐从来不闻不问。夫人土司继任后突然对赖石山村另眼相看,倒是并不出人意料之外。土司夫人原本就是来路不明的外来人,上任第一台事情,就是销烟说是禹成老土司的遗愿,但大多-->>
更多章节可以点击:九鼎九龙蛊,本章网址:http://www.lonfuwx.org/lonfu/123603/9.html
推荐阅读:抱歉,伤害男人的事我做不到(女尊) 漫威:冒牌发明家 绑定神豪系统,我靠钞能力躺赢 三国:开局就给曹操剧透 秋风萧瑟枫叶红 三国:我被天幕曝光,曹操悔哭了 唐末从军行 七度空间,我来拯救 贫穷也限制不了我御兽 仙途诡斗风云 食恐 二郎至圣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