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符小说吧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一百九十七章 熙河大捷!(4k)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熙河大捷!(4k)(1/5)

    治平四年十二月初七。

    南宗寨。

    此寨,乃是邈川城的下属城寨之一,距离邈川城仅二十里左右。

    两军交战,距离二三十里安营扎寨,算是短兵器时代中较为常见的情况。

    要是更近一些,两军相距十里左右,就可能遭到敌人突袭,亦或是骑兵冲锋。

    要是更远一些,两军相距四五十里,单是赶路过去交战都能让士卒疲惫不堪。

    二三十里,既可避免敌军突袭,为己方预留列阵的调度时间,又可便于斥候侦查,及时传递信息。

    上午攻下南堡寨,六万大军便囤积于此,暂时休整。

    中军大帐。

    种谔、张鼎、郑晓、包顺、姚兕、杨文广、郭逵七人聚集于此。

    主位,江昭着甲佩剑,铺开堪舆图。

    甫入乐州,地形便是以黄土、丘陵为主。

    偶尔有一两道湟水、黄河支流,要么是河床干涸,浅浅溪流,要么是沟壑纵深,大江大河。

    幸而,南堡寨与邈川城之间并无大河,反而是以小山丘为主,省去了渡河之扰。

    瞥了几眼堪舆图,江昭沉吟道:“六万打两万,优势在我。”

    “休整一下午,将黑欲黑之际大军压境,围而不攻。”

    “安营扎寨,李谅祚定是以为大军得修整一两日。殊不知,就修整一下午。”

    众人齐齐眼前一亮。

    还能这么整?

    江昭不以为意,继续布局道:“一旦大军围城,立刻修建城砦,挖下坑壕,设下栅栏,拒马。”

    “东门有不少峡谷,赶路艰难,西门通向陇朱黑,越跑越远离西夏边境。一万人扼守东门,五千人扼守西门。”

    “北门路径最为平坦,最宜骑兵突围,亦派五千人驻守。”

    “余下的四万士卒,为主力军,扼守正门。”

    说着,江昭刻意停顿了一下,扫向郑晓、包顺、姚兕、杨文广、郭逵几人。

    意思是很明显。

    北门是特意留出来的“逃生地”。

    要是李谅祚选择突破某一方向奔逃,就属北门可能性最高。

    正门是南门,东门一万人。

    李谅祚要逃,肯定选择西门或者北门。

    偏偏西门临近南门,且是向着西夏的反方向,危险系数较大。

    如此,李谅祚最有可能选择北门为突破点,亡命奔逃。

    这是刻意留出来的“生门”。

    假寐诱敌!

    风险与机缘并存。

    一旦去镇守,就得冒着大军支援不及时的风险。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放跑敌人,算是大过一件。

    反之,则是大功一件。

    要么大功,要么大过,谁要?

    姚兕、郭逵二人相继意动。

    “下官愿扼守北门。”相较于郭逵,姚兕要更果断一些。

    他没有犹豫,果断下拜。

    几位武将,张鼎、郑晓都是一等一的勋贵子弟。

    杨文广是杨延昭之子,即便杨氏一族已经落魄,也还有不小的底蕴。

    包顺是吐蕃首领,注定上限不高。

    相较而言,包顺的功劳更偏向于为子孙谋福祉。

    立下大功,子孙就可免死免灾,世袭土司之位。

    种谔不必多说,熙河开边时期就存在的老资格武将。

    其侄儿种师道更是拜了小阁老为师,注定前程无量。

    郭逵是先帝近侍出身,且有了陷阵破城的功劳。

    唯有他,姚兕,一介平民出身,既无显赫背景,征战以来的表现也是中规中矩。

   -->>

更多章节可以点击: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本章网址:http://www.lonfuwx.org/lonfu/12333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