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符小说吧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六百七十五章 战起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第六百七十五章 战起(1/4)

    以杨清源的修为,即便没有扩音设备,可以确保声音可以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士卒的耳中。

    这种时候不适合长篇大论!而且,时间也不允许杨清源长篇大论!

    杨清源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原天策军、晋阳军的将士们,我是杨清源!”

    我是杨清源,单单是这句话就足以凝聚旧部军心,让众军安静地听杨清源讲话。

    这是杨清源从北乾打到后金打出来的威望,是杨清源厚待士卒,抚恤家属得到的拥护!

    单单一个能打的,自然不足以让杨清源有如此威望,更重要的是杨清源对于士卒的优待。

    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杨清源所给予的,都是大周普通士卒前所未有的。

    战胜所得战利品,除上缴国库的部分外,杨清源丝毫不取,尽数分给将校士卒。

    在晋阳之战后,杨清源亲自为阵亡士卒扶棺祭灵,风光大葬,其程度可比公侯。

    杨清源的行为,直接提高了大周中下层将校和普通士卒的社会地位。

    凡人所求,无非名利,现在都有了,又有何人会不拥戴杨清源?!

    普通士卒可能不懂什么是士为知己者死,但他们知道是谁让他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为朝廷效力,让他们可以在人前,抬头挺胸。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

    在某种程度上,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面对目光炯炯的众将士,杨清源语气坚决如铁。

    “诸位,当今天子昏庸无道,冤杀楚王殿下和于大学士,现在还要杀我!我决意在今夜起兵:讨公道,废妖孽,立吴王,匡社稷!还请诸君助我!”

    杨清源的话不长,但其中内容却是骇人,翻译过来是:天子杀了楚王、杀了于延益,现在要杀我,我决定造反!

    杨清源话音一落,校场中陷入短暂的寂静中,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是犯上谋逆之举,不可能立即有人响应。

    众将士还没反应,但站在杨清源身旁的御林军副统领吕毅之闻言,大脑顿时宕机,甚至有微微眩目之感。

    刚刚杨清源对他说的,是拥立魏王,所以他才立时倒戈,帮着稳住了御林军的局面。

    吕毅之完全没想到,杨清源现在会说出拥立吴王的话来。

    这其中的差别太大啊!

    今上不过登基六个月,都还没有过先帝丧气,连自己的年号都没有。说一句立足未稳,丝毫不为过。

    而魏王为皇后所出,皇后也就是现在的太后,乃是先帝太宗文皇帝的嫡子。

    也就是说魏王本来就是有继承权的,前唐太宗、前唐玄宗都是靠着兵变上位的。也没见史书将这二位当年悖逆之君啊!?

    魏王发动政变,神都之中大半的文臣、武勋都会袖手旁观。皇家的事,谁管呢?

    换成十三皇子吴王朱瞻垕,那可就未必!

    吴王只是文皇帝庶子!自古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朱瞻垕也并非年纪最大的皇子,于礼法不合。

    在太祖所著的《皇周组训》之中,有严格的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

    大致翻译一下,就是“继承皇位要优先选择嫡子,也就是皇帝正妻所生的后代,而皇帝的庶子,也就是除了正妻之外的妃嫔所生的儿子,就算是长子也不能立。即使有奸臣违反规定立了庶子,庶子本人也要安守本份,自己派人给嫡子报信,然后拥立嫡子。”

    在吕毅之看来,杨清源跳过魏王拥立吴王的行为,简直不可理喻。

    固然吴王是杨清源的弟子,但魏王年幼,杨清源一样可以当帝师,然后慢慢教导。

    整这么一出,不是在给自己的政变增加难度吗?!

    夺位之人,若是换成吴王朱瞻垕,以吕毅之的眼光看来,杨清源的胜算至少要少五成。

    就在吕毅之打算上前提醒杨清源的时候。

    校场在短暂的沉寂之后,瞬间变得混乱、嘈杂!

    有数不清的人在相互说话!

    片刻后,便有人开始高喊,“杨侯有命,我等自是生死相随!”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群情激奋。

    “于大人、楚王和杨侯带着我们和建奴打生打死的时-->>

更多章节可以点击: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本章网址:http://www.lonfuwx.org/lonfu/101459/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