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符小说吧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八百二十章 人心里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

朕真的不务正业第八百二十章 人心里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2/5)

凝土柱加夹层砖石墙,解决了这些困扰。

    “元辅啊,高启愚这次再去倭国,你可不能再不拿正眼看人了,人嘛,总会犯错的,那周良寅以前还是贱儒呢。”王崇古写好了浮票,认可了陛下的圣旨。

    高启愚是个不错的人选,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是张居正压制,高启愚能跟沈鲤争一争礼部尚书。

    “国朝大事,不容私情,他若是办得好,自然加官,我不会再刻意为难他了。”张居正也贴了浮票,认可了这一人选。

    王崇古颇为感慨的说道:“这就对了嘛,过去的事儿就让他过去了,人心里的成见,有的时候,确实是一座大山。”

    王崇古愿意为高启愚美言几句,完全是感同身受,若是论闯祸,他都快把天捅个窟窿出来了,现在不还是次辅吗?陛下在任人唯贤这件事上,做的比张居正要求的还要好的多。

    礼部尚书沈鲤眉头稍皱说道:“大鸿胪是正四品京官,派个正四品的京官出使倭国,是不是太给倭国面子了?按《藩国仪注》,倭国派个七品的监察御史或者给事中就够了。”

    沈鲤的意思是:弹丸小国、蕞尔小邦,大明正四品官员出使,倭国它也配?

    “兹事体大,倭国的金银铜铁矿,大明都要。”王国光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他认可陛下的人选选择,高启愚官儿大,可以全权代表大明前往谈判,派这么大的官儿去,那就是只能多要,不能少拿。

    沈鲤思索再三,觉得王国光说的有理,点头说道:“我没什么问题了。”

    阁臣们一致认可,这本圣旨,六科廊不认也得认,六科廊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的确有封驳事的权力,但没有内阁辅臣的配合,根本做不到封驳圣旨。

    “陛下是不是过于宽仁了,赵南星之流摇唇鼓舌,陛下也忍得了?”王崇古说起了最近京师的热点,这种已经被时代所淘汰的贱儒腐儒,居然还能活着。

    张居正略显无奈的说道:“我不止一次建议下收紧一下风力舆论的管控,陛下不同意,我能有什么办法?陛下说:大明那么大,容得下几个贱儒狺狺狂吠,不是这条狗叫,也是那条。”

    “陛下说他们是…”

    张居正说到这里,觉得稍微有些有辱斯文,影响陛下伟岸形象,没有把话说全。

    沈鲤好奇的问道:“是什么?”

    “古墓派。”张居正想了想,还是讲了出来,陛下对这些人的批评,是一针见血的。

    “哈哈哈!”文渊阁内充斥着欢乐的空气,古墓派是一种精神状态,不是说的年纪,而是说的思想。

    有很多翰林院的翰林,明明非常年轻,但其思想之腐朽,不愿意接受任何新的观点,对世界的认知,有点井底之蛙,仅仅局限在井中看到的天空。

    还不如他们这些老头子,更能接受新的文化冲击。

    古墓派,身子可能正年轻,但灵魂已经彻底埋进了土里,活的就像像老儒的破襕衫,将腐气裹作长幡,魂儿已经死了,偏要和人间争那几分生动和艳丽,连新裁的锦绣袍子,也裹不住浑身上下弥漫的腐烂腥臭。

    他们活在卑微,却要替天地立心;自己稀里糊涂,偏要为万世开太平。见了新语新理,便抖得像撞见天狗食月般惶恐;瞧着白话文书,便要揭世风日下的檄文;遇着新兴产物,偏喊礼崩乐坏的哀辞;

    自诩那长歌当哭的狂士,自谓世人皆醉我独醒,却全然看不到世势已然变了。

    他们唯一的下场,就是在万历维新的大浪之中,成为时代的殉葬品,一文不值;他们自鸣得意的看法,将在历史长河里经历大浪淘沙,最终成为河床底粘鞋底的秽泥。

    若批评不被允许,则赞美便没有意义,皇帝允许他们活着,大明这么大、人这么多,赵南星他们这些古墓派存在的意义,就是提醒皇帝,大明很好,但还没那么好。

    大明阁臣都没有讨论另外一个人选,织田信长的妹妹织田市,有的时候,整人这方面,宦官确实更擅长一点。

    织田市这个人选,既是威胁,也是劝织田信长投降的最佳人选。

    “侯于赵明年要履任浙江了,他留给辽东最后的馈赠,农垦局。”王国光拿出了一本奏疏,传阅给其他阁臣,侯于赵规划的农垦局,是馈赠,是礼物,是辽东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王崇古看完,由衷-->>

更多章节可以点击:朕真的不务正业,本章网址:http://www.lonfuwx.org/lonfu/7410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