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第七百四十六章 市场换技术?梨树上长不出桃来(4/5)
“这泰西来的使者,说费利佩二世想用市场换技术。”朱翊钧说起了泰西使者提出的要求,询问王崇古的意见。
王崇古面色古怪的说道:“陛下,市场换不到技术,费利佩有点一厢情愿了。”
“额?换不到?王次辅为何这般说?”朱翊钧一愣,询问其中深意。
王崇古十分肯定的说道:“陛下以前练字的时候,是靠一笔一划的积累,不是靠临摹,这技术不是临摹就能临摹的到的,能学个神似已经了不得了,但没有骨。”
王崇古以练字作为比喻,告诉大明皇帝,市场化换技术看起来容易,但实践起来,基本不会成功。
王崇古思考了片刻继续说道:“这老师傅还知道藏私呢,况且大明和泰西文字语言不通,这把大明总结的经验,翻译成拉丁文,这个过程,本身就有很多词不达意的地方,毕竟从事翻译的人,不见得懂那些行话究竟何意。”
“好,哪怕是咱们不藏私,真的把这些翻译过去,他们照猫画虎,就能成功了吗?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他们画出来的指不定是什么样,梨树上长不出桃来。”
黎牙实从来不翻译蒸汽机相关的内容,因为他很清楚,就是翻译过去,也是没人看得懂的天书,没有那个广泛的基础,根本就无法完成建设。
王崇古不认为泰西人能够照葫芦画瓢复刻大明技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好,即便是咱们大明不藏私,他们画的也很像,但还有一个问题,泰西产的棉布,就一定卖的过大明的棉布吗?如果卖不过,前期一切的投入,都是浪费。”王崇古谈到了市场换技术的最大考验,市场检验。
克服了种种困难,技术一步步的努力去攻克,终于完成了规模生产,就要和产业更加成熟、成本更低的生产地,一起接受市场的检验,这对已经处于商品劣势的地区,是最大的困难。
占据了商品优势的地区,只需要稍微降低一些价格,就能让后来者所有的投入,血本无归。
血淋淋的利益之争,没有任何的温情可言,商贸上的竞争,从来没有对方心善的可能。
“额…”朱翊钧站在机械工坊门前,在铁马的咆哮声中,愣了很久才问道:“市场换技术,真的没有可能成功吗?”
“从商贸的角度来看,成功的可能基本为零。”王崇古没有断言,这天下事,没有那么绝对。
但从技术源头、技术本地化和市场检验三个角度去考量,市场换技术,是镜中花水中月,真的那么做,结果通常都是失去了市场,也无法本国的技术建设。
路,都是自己一步步的走过来的。
“次辅所言有理,谨受教。”朱翊钧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后,颇为郑重的说道。
朱翊钧在毛呢厂逛了很久,他偶尔会叫住一些不是很忙的工匠,聊一聊厂里的事儿,逛了快一个时辰,大明皇帝才结束了这次的视察,坐车离开了毛呢官厂。
和工匠聊天的过程,朱翊钧了解到了大明工匠对读书识字的抵触,匠人们总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他们的人生已经是一眼望到头,就是个厂里干活的匠人,读书识字,完全是浪费时间,王次辅逼着工匠们读书,是多此一举,有这个功夫,不如培养孩子。
朱翊钧回到了通和宫后,继续批阅着奏疏,有御史言官弹劾王崇古了,官厂工会闹出来的幺蛾子事,显然已经被御史们听闻,参了王崇古一本,有没有用,参了再说。
事已处置得当,不必再参。朱翊钧朱批了这本奏疏。
“额…这南洋的风俗,真的是让朕费解。”朱翊钧看了王家屏的奏疏,面色极为古怪,最近南洋有一股很奇怪的妖风,朱翊钧真的很难理解这些南洋土著的精神状态。
南洋最近流行起了一股攀比妻子的风气,这种攀比是比谁的妻子更美,而攀比的标准,更是离谱,就是比谁的妻子勾引到的大明人多。
王家屏说:若夷人有妻与我中国人通好者,则必置酒饭同饮坐寝,其夫恬不为怪,对四邻曰:我妻美,为中国人喜爱。
朱翊钧瞠目结舌,还以为自己读书读得少,理解错了其中意思,但他看完了王家屏的奏疏,才知道这种风气的离谱程度。
南洋夷人,会让自己的妻子去港口,招揽生意,一旦被大明商贾、水手看中,就会引到家中,而夷人会置办酒饭招待,除了对饮之外,还会-->>
更多章节可以点击:朕真的不务正业,本章网址:http://www.lonfuwx.org/lonfu/74109/757.html
推荐阅读:从小镇科员到权力巅峰 隋唐:从护隋到万界称帝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改嫁权少当天,前夫带全家跪求别嫁 年代军工:让你当厂长,你整出了蘑菇蛋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 大国重工:从穷兵到火力覆盖全球 你说他偏执又阴郁?完蛋,我更爱了 我的技能栏里全是怪物招 病弱炮灰成了修仙界首富 病弱美人?修仙界第一女魔头!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