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符小说吧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六百六十二章 潞王殿下还是有些保守了

朕真的不务正业第六百六十二章 潞王殿下还是有些保守了(3/5)

    “快快拿来!”朱翊镠拿过了书信,拆开一看,上面就写着两个字:就这?

    “就这?就这两个字吗?没有别的叮嘱了吗?我这么胡闹不训诫也就罢了,还嘲讽我?!”朱翊镠看着书信,脸色肉眼可见的变得红润了一些,显然是有点破防。

    就这,虽然只有两个字,但透露着皇兄的一点点失望,这封建专制的铁拳力度,不过如此。

    朱翊镠忽然想起了皇兄手刃贱儒陈友仁,陈友仁美化倭寇,污蔑戚继光东征平倭,皇兄直接将其当街手刃。

    皇兄一直在带着镣铐起舞,在带着面具生活,那个杀人不眨眼的皇兄,才是真的皇兄。

    “不对,皇兄这意思是骄纵啊,就是说,继续干就行了,问题不大。”朱翊镠收起了书信说道:“吃罢饭没事干,到那街上转一转,找到几个倒霉蛋,抓进大牢里。”

    朱翊镠美滋滋的用了午膳,真的带着人上街了,这次抓人,抓的是坐寇。

    京师也有坐寇,但得益于王一鹗、沈一贯、王希元的强力整治,‘京师十里之外,大盗十百为群,贪风不止,民怨日深’的景象已经消失,但是这不代表京城已经成了地上神国,事实上,坐寇依旧遍布整个京城。

    而这次朱翊镠主要打击的就是城中的水窝子,以甜水井为中心的许多井口,都会盘踞一群挑水夫,挑水夫最是辛苦,挑水往来于坊市之间,穿行不止,寒暑不休,但辛苦钱,往往都被这水霸们给拿去了。

    这一次,朱翊镠带着赵贞元招摇过市,抓的就是这帮水霸。

    朱翊镠在京师肆无忌惮的胡闹,大明皇帝朱翊钧已经走到了天津州,得益于驰道的修建,大明皇帝如此庞大的南巡队伍,抵达天津州行宫,只用了一天。

    规模越大,行军的速度越慢,即便是徐达这样的名将,带着大军前进,一日只能走三十里罢了,但驰道、铁马的出现,让大明军队的行军效率,从一日三十里提升到了一日九十里。

    如果不是这么多随从、日夜兼程的话,从南衙到北衙,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快时间为十五天,由大明宣宗皇帝亲身实践证明。

    洪熙元年,明仁宗朱高炽暴病去世,而此时身在南衙巡视的朱瞻基只能日夜兼程赶到北衙继位,从收到讣告,到赶回北衙,正好用了十五天的时间。

    朱翊钧自然不需要那么赶,三月抵达扬州府,渡江后至南衙,四月到苏州,五月至松江府,之后的行程未定。

    南巡是喊了数年,筹备了近一年的时间,所以行程是完全确定的,临行前也是晓谕四方。

    皇帝出巡,绝没有微服私访之说。

    朱翊钧下榻之处,仍然是上次阅舰式的燕正楼,因为随从人员众多,需要这样的场地,安排住宿等事。

    “此番巡历,即便是朕一再下旨,告诉地方官吏,应沿途供用,皆令在京所司储备,丝毫不取之民间。巡历乃是抚恤编民,问俗观风,凡经行之地,绝不可大肆操办,百姓需各安营生,照常宁处,反滋扰累万民,朕这么下旨,但看起来地方官吏并没有好好遵从。”朱翊钧颇为感慨的对着张居正说着。

    这其实就是官僚完全对上负责制的具现。

    大明皇帝三令五申,不得铺张浪费的搞接待,所有南巡供应,都已经令在京所司筹备得当,但大明皇帝到了天津州,河间府知府张又新和沧州知州焦利国虽然没有搞出万民空巷的动静来,但还是敲锣打鼓的安排了一场盛大的欢迎礼来。

    天津城内,显然经过了一番大扫除,皇帝经行之处,连砖缝都被清理过一遍。

    “张知府也是为难,这不办,言官自然一顶藐视王廷的大帽子就扣上了,这办的大,一顶不知节俭的帽子就扣上了,怎么做都是错,今日之场面,已经是极尽所能的缩减了。”张居正为张又新分辨了两句。

    张又新已经绞尽脑汁的去寻找其中的平衡了,既让陛下觉得隆重,又不让言官抓着痛脚,大肆弹劾,还要得陛下的心意,要不然这接待本来是拍马屁的事儿,拍到马蹄子上,就显得有些愚蠢了。

    张又新真的很想进步,他专门安排了天津州织造局的官厂匠人、织娘们,到车站迎驾,效果出奇的好,陛下和匠人、织娘们聊了很久,主要询问天津官厂的劳动报酬、官舍、三级学堂、惠民药局这四件事。

    劳动报酬是对下分配,官舍、三级学堂、惠民药局,则是福利。
-->>

更多章节可以点击:朕真的不务正业,本章网址:http://www.lonfuwx.org/lonfu/74109/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