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符小说吧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四百四十三章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朕真的不务正业第四百四十三章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2/5)

能听明白。

    “陛下,松江巡抚申时行告诉臣,飞云号并不会在初期装有螺旋桨,因为螺旋桨仍在改进之中,它的直径、桨叶、角度、螺距等等都需要改良,这可能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会装配在飞云号上。”徐九皋更加明确的说道:“飞云号是探索船只。”

    和游龙号的定位不同,飞云号的定位就是探索,大胆假设,小心论证,将大明所有探索出的未知和先进技术,用在飞云号上,而后利用飞云号做实验,确认船只未来的方向。

    “飞云号,飞云起伏龙,大鹏运以风,名副其实。”朱翊钧越看越满意,松江府造船厂没有辜负内帑国帑拿出的二百万银,甚至给了更多的惊喜。

    当初那二百万银,朱翊钧只是为了快速帆船游龙号顺利下水,飞云号完全是意外之喜了。

    朱翊钧详细了解了徐九皋所言的海轮,徐九皋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也是语焉不详,但大明工部尚书汪道昆极为专业,见陛下感兴趣,也是简单的讲了讲,下了朝,汪道昆会专门写一封奏疏详细奏闻,现在接见远归使臣,讨论技术细节并不合适。

    而那颗十二斤的椭圆珍珠,朱翊钧看过之后,也就是看过了,而且很快就会被安排到拍卖行拍卖掉,大珍珠的确很大,但不如真金白银的流通性,拍卖掉后,可以做很多很多事儿。

    汪道昆的奏疏很快就写好了,主要是整理文牍,自从度数旁通之后,大明对各种船只的尺寸和数据进行了精密计量,螺旋桨的改进工作,也有详实的记录,只需要稍加整理,禀明陛下就是。

    赤道无风带,是生活在内陆京师的朱翊钧无法想象的,在朱翊钧看来赤道无风带不是没有风,而是风比较小,但从汪道昆的奏疏中看,赤道无风带不是没有风,是风的不确定。

    有的时候海面会如同一面镜子一样,没有任何波澜,有的时候,狂风大作骤起的风暴会让船只陷入狂风骤浪之中,轻则损伤,重则沉没,太平洋不是真的太平,太平洋的风浪更大。

    无风带的风无法利用、不被掌控,有不如没有,所以才叫无风带,但商舶需要穿越无风带的桎梏,来往于秘鲁和吕宋之间,泰西给出的解决办法是随波逐流,在洋流的作用下,通过无风带,这需要近三个月的时间。

    而大明则更希望可以找到新的驱动船只的方式,人力驱动就成为了当下的唯一解决办法,一种是大明的明轮,一种是泰西的桨轮。

    明轮位于船只的两侧或者后方,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上,外形略似车轮,就像是水车一样,桨板驱动水流在推动船只航行,根据桨板的不同,分为了定桨板和动桨板,这东西比传统的船桨要好用一些,但极为有限。

    效率低,桨板在入水时会拍水,桨板在出水时会提水;故障率高,空气和水的密度相差了近八百倍,庞大的明轮水里水上,进进出出,很容易损坏;不抗风浪,安装在船的两侧的边轮增大船宽,对横稳性有利,安装在船尾的尾轮对纵稳有利,可是一条船安装三个明轮,实在是过于臃肿和难以航行,可不安装三个明轮,就会造成遇到风浪时,会像鸭子一样左右摇摆。

    而且极为危险,明轮显然是最好的攻击目标,一旦明轮被破坏,船只就立刻失去了动力,成为待宰的羔羊。

    泰西的桨轮走入了大明造船工程师的视线之中,泰西的桨轮是一种长筒形,完全没入水中的驱动器,这种驱动器,有一条长长的像螺丝钉的螺杆,驱动杆驱动螺片,推动水流,缺点不多,但动密封是巨大难题,而且自重过大。

    最早期的长杆螺旋桨原理图

    大明用于实验的海轮,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第一次海航用的就是这种长杆螺旋桨,一个时辰八里的航行速度,让它如同慢吞吞的蜗牛在海上爬行,圆筒长杆螺旋桨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就一个自重就必然被淘汰。

    很快大明就把长杆变成了短杆,圆筒长杆螺旋桨改为了风车造型的螺旋桨,第一艘装载了短杆螺旋桨的船只,已经顺利测试,速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时辰二十里的标准,但很快就遇到了更加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操控性。

    船只在水流的作用下,每次发生转向都会因为两面流速不同产生侧压力,这一点在‘大明硬帆行八面风’的研究中已经十分明确,尾动则头动的侧压力,让船只发生转向,而螺旋桨的出现,干扰了操舵。

    船只的主要动力依旧是风力,在迎风的时候,要走‘之’字形才能走八面风,而螺旋桨提供了动力导致船只转向困难,反而成为了负担。

-->>

更多章节可以点击:朕真的不务正业,本章网址:http://www.lonfuwx.org/lonfu/74109/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