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符小说吧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三百三十一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

朕真的不务正业第三百三十一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2/5)

如大碗凉茶、水风扇、开工银、过年银、官办学堂、官办书社等等,这些都可以去掉,这能节省不少钱呢,那个词怎么说来着?降什么增什么来着?”

    “降本增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张宏补充说道。

    冯保一脸嫌弃的说道:“对,降本增效,哎呀,那给大司寇气的,好心带他们发财,他们可倒好,对大司寇的经营指指点点,说些胡话,大司寇把这些晋商,全都踹了出去,让他们不必想这个买卖,给他们做,都是赔钱。”

    “是真的踹出去了,现在大司寇是晋党党魁,自己又有武力傍身,一人一脚,啧啧,这些个晋商,好生狼狈。”

    只有晋商这个模样吗?其实这些晋商,只是大明势要豪右们的剪影,他们真的觉得白花花的银子给了穷民苦力是造孽,却丝毫不去思考,提升的生产积极性和稳定性,能够带来多大的效益。

    耿定向和焦竑,这两个格物博士,对生产定义的时候,对影响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权重分析。

    是基于矛盾说的分阶段去权衡。

    在生产技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生产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对生产效率影响最大;

    在生产技术得到了质变时,生产工具的权重会短暂上升到生产积极性和稳定性同等权重。

    技术的发展也是遵循循环上升的过程,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积极性和稳定性会影响到量变积累的速度,技术创新需要积极性,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产业匠人,这需要稳定性,泰西汞齐法之下没有老匠人,经验无法形成累积,会对技术创新产生极恶劣的负面影响。

    技术的革新是人作为主体,生产力的根本定义,是人这个主体,改变自然的能力。

    这也符合万历以来,张居正主张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善待小民等政治倾向。

    耿定向和焦竑讲的很明白,是基于大明官厂和民坊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大明的社会意识进行了提高,可这些势要豪右们选择相信自己,并不想提高,所以一事无成。

    “真的是,给他们机会,他们不中用啊。”朱翊钧靠在椅背上,对大明肉食者无能的刻板印象,又加重了几分。

    “李佑恭回来了吗?”朱翊钧拿起了一本奏疏,询问着李佑恭的动向,李佑恭这次回京,带着一个琉球国王。

    即便是朝臣们反对,朱翊钧也会把琉球国王的世系永远留在大明,将琉球群岛据为己有。

    来了还想走?想都不要想。

    “已经到了通州,明日回京。”冯保赶忙回答道。

    李佑恭是坐水翼帆船抵达了松江新港,而后在山东密州市舶司补给,在天津卫塘沽下船,水翼帆船的速度极快,而琉球国王要坐大船到松江府,而后陆路入京,还要晚上十余日。

    尚久作为琉球最大的肉食者,养尊处优,他是无论如何坐不了水翼帆船的,天下的肉食者里,能把没有武道天赋的自己,硬生生练成青年组天下第一高手的只有陛下。

    那个苦,不是天生贵人能生受的。

    潞王殿下在皇帝的威逼利诱高压之下,依旧是能偷懒就偷懒,习武的进度极为缓慢。

    李佑恭在通州的馆驿看着通惠河上灯火通明,即便是夜里,号子声依旧在河边响起,纤夫们将身子前倾,用力的拖拽着水上的平底漕船,将无数的货物运送入京,等待清晨鸡鸣,朝阳门缓缓打开时,这些货物,会源源不断的涌入京师。

    大明的繁荣和首里府、那霸港的破败,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路走来,李佑恭想了很多很多。

    作为司礼监禀笔太监,司礼监二号人物,大明皇宫的三祖宗,李佑恭是政治人物,他是陪练团的首席,他对大明皇帝的忠诚,只能用狂热去形容,当然第一忠诚还是骆思恭,陛下让他用全力,骆思恭都敢下死手。

    李佑恭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趋近于大明皇帝的思维方式。

    他在思考这些繁荣景象的背后,在思考着繁荣盛景如何更加繁荣。

    李佑恭在文华殿觐见了大明皇帝,他一步步的走上了文华殿的月台,停下脚步,转头看了一眼那座黑瓦的文渊阁,走进文华殿内。

    大明蜕变重生,是从张居正的新政开始的,但是绝对不能以张居正黯然落幕而结束,否则大明治下的万万百姓,就会陷入炼狱之中。 <-->>

更多章节可以点击:朕真的不务正业,本章网址:http://www.lonfuwx.org/lonfu/74109/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