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符小说吧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三百一十六章 勿有大功于家国,但求小恩于君王

朕真的不务正业第三百一十六章 勿有大功于家国,但求小恩于君王(2/5)

高皇帝时,在洪武十八年罢天下十八座官厂,与民休养生息,正是此理,我觉得新郑公虽然言辞激烈了些,可这话,不无道理。”王之诰赞同了高拱的说法。

    洪武十八年废天下官厂,太祖高皇帝就是看到了两宋的前车之鉴。

    张居正则喝了口茶,看着高拱和王之诰说道:“当时太祖高皇帝连做官的找不全,还要用举荐官,这局面一直到永乐年间仍是如此,比如被人吹上了天的方孝孺,就不是进士,甚至不是举人,还有正统年间首辅杨士奇,也是在建文年间被举荐入的翰林院,同样不是进士、也不是举人。”

    “马上打天下,可是这马上治不了天下,可是这没人,太祖高皇帝就是真武大帝转世,也无能为力,所以当时官厂糜烂,一体革罢而已。”

    朱元璋没人可用,那会儿江南反投献的风力蔚然成风,行政力量是需要行政人员去执行的,连人都没有,哪来的力量?

    一刀切是实在没办法只能革罢而已,到了永乐年间,官营的造船厂在南衙遍地都是。

    张居正思索了片刻说道:“若是今日,陛下一如世宗皇帝、先帝那样,深居九重而对朝政不闻不问,甚至连任事奏疏都不给批,天下缺员过半,那什么朝廷法度,都是一纸空文而已。”

    “当然只是假如。”

    行政力量缺位在大明是极为恐怖的灾难,洪武初年如此,嘉靖末年、隆庆年间,吏治昏暗,也是如此。

    大明官僚机器都不转了,大明就该亡了。

    “现在你还活着,陛下怕你,尚且不敢,等你死了,你且看着吧。”高拱一听到这,立刻说道。

    时至今日,高拱仍然对皇帝没有任何的信任,皇帝怕张居正,现在励精图治,张居正一嗝屁,这皇帝必定原形毕露,那个天生贵人的懒散劲儿,味儿太冲了,高拱这辈子见的太多了。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新郑公不能总是拿老眼光看人不是?”张居正还是给自己徒弟回护了一句,懒散?谁敢说当今陛下懒散!

    勤政如此,唯略逊于太祖而已。

    隆庆四年,太子朱翊钧开始读书,一直到万历元年,已经登极的皇帝,还在读《论语》。

    还是太子的陛下,的确懒散,读了三年书,连书页都没翻动过,毕竟有展书官在,哪里劳烦太子自己翻书?

    “你教的好!你教得好!行了吧。”高拱一甩袖子,跟自己生起了闷气。

    这事儿就很气人很气人,他高拱教的时候,陛下啥也不会,张居正教的时候,这陛下连张居正那些鬼蜮伎俩的手段都学了去,而且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

    这找谁说理去?

    还是得感谢张四维,不是这家伙搞了个王景龙入宫刺王杀驾,把皇帝吓到了,张居正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

    张居正高拱在讨论洪武年间为何要废除天下官厂,行政力量不足导致的原因,没人可用,当下世势已经变了,现在大明的一个坑三个人在等,这三个人恨不得把占着坑的人给踹下去。

    “我为什么肯下印,因为现在大明折腾的起。”张居正再次阐述了自己赞同的理由,监当官这件事,可以做,因为当下大明可以试错,实在是无法执行下去了,再彻底推平了,当做无事发生就是。

    这也是张居正为什么萌生自此之后完全致仕的原因,大明已经不再站在悬崖边上,再错一步就万劫不复的地步了。

    高拱看着王崇古,再看着张居正,脑海里忽然恍惚之间出现了一句话:勿有大功于家国,但求小恩于君王。

    张居正是前者,而王崇古是后者,张居正出身军户,家境并不是势要豪右,他能成为大明首辅,走了多少的路才走到了今天这个地位?张居正真的不明白这个明哲保身的道理吗?

    张居正可太明白了,盖谋国和谋身不可兼得,舍身而取国者也。

    张居正和王崇古聊了很久,最终确定了大明的监当官制度的大方向,会在松江府率先试点,不断的增补法度,而后推广到整个南衙试点,最后推而广之,一如大明所有新政,都是如此有条不紊。

    “张居正啊,你真的该死啊。”高拱对监当官表明了反对的身份,他一个失去了权力的前首辅,而且还是得罪了皇帝的前首辅,不死已经是皇恩浩荡了,他对朝政的决策,没有决策权。

   -->>

更多章节可以点击:朕真的不务正业,本章网址:http://www.lonfuwx.org/lonfu/7410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