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符小说吧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说完了,可有人有异议?

朕真的不务正业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说完了,可有人有异议?(2/5)

。”

    “这是海总宪不畏强权。”

    海瑞擒拿胡宗宪儿子,胡宗宪的反应,成全了他自己的名声,也成全海瑞的名声,如果胡宗宪处置海瑞,则两败俱伤,胡宗宪从来不是个小人,他的确投效了严嵩严世藩,但那也是为了平倭大计,不得不为。

    为胡宗宪平反,是隆庆二年徐阶倒台后的一股风力,朱翊钧也真的很认真的考察过胡宗宪的为人处世,仅凭胡宗宪平倭之功,足以平冤昭雪了,详细了解后,在私德上,胡宗宪也是一个很好的人。

    胡部堂自己的儿子被小小知县给拿了,他不去寻知县的麻烦,却找自己儿子麻烦。

    “陛下,胡部堂当初给臣回了信,只说自己约束家人不严,未曾训诫臣只言片语。”海瑞说起了过往,一件陈年旧事,陛下居然也知晓了,胡宗宪不包庇自己的家人。

    胡宗宪的确不够光明磊落,因为能够查明,胡宗宪的确贪腐,每年给严嵩、严世藩大量的银子,通过提编浙江盐银,聚敛无数,有总督银山的绰号,这些银子一部分都流入了严嵩严世藩的口袋,一部分用于了平倭,一部分用于招抚亡命之徒,比如海寇汪直,一部分用于养自己的手下幕僚。

    这些都是胡宗宪的确切罪责,但皇帝给胡宗宪平反的原因是功大于过。

    “万太宰,出身不好,不是什么问题。”朱翊钧看着万士和,语气很是平静,可这话里,教训之意不言而喻。

    万士和心中猛地一惊,陛下批评他不是因为他说了海瑞,骂人不揭短,那为什么要骂人?大家为了一个政令吵来吵去,十分的寻常。

    陛下责怪他看人更看重出身,就像是簪缨之家的王世贞,骂张居正出身军户,腿上的泥都没洗干净一样。

    “臣谨遵圣诲。”万士和赶忙俯首,万士和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吏部事儿,还是礼部适合他。

    “正统初年推行义官之初,也是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琼州等地推行,然而稍以时日,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万士和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的想法,陛下训诫他,他还是要一刀切,查旧案,万士和发现这个政令最初的推行目的就是改土归流,这口子一开,立刻就从云贵等地,遍布天下,流毒无穷。

    万士和仍然坚持要一刀切,这是吏部部议的结果,他作为吏部明公,必须要为这件事站台。

    朱翊钧看着万士和说道:“先生有言,矫枉必过正,朕以为革除宿弊,补义官一体废除,改土归流,用万太宰所言之法,任期满九,则加恩科特赐进士。”

    张居正上过一道《陈六事疏》的奏疏,这本奏疏,就是张居正新政的纲领性文件,而矫枉必过正这句话出自张居正议论修省。

    陈六事第一事就是固邦本,曰:然臣窃以为矫枉者必过其正,当民穷财尽之时,若不痛加省节,恐不能救也。伏望皇上轸念民穷,加惠邦本,于凡不急工程,无益征办,一切停免,敦尚俭素,以为天下先。

    张居正对皇帝明确要求尚节俭,这回旋镖,已经打在了张居正身上,哪有为了躲避给白银恩赏,偷偷躲在文华楼里用千里镜看热闹的皇帝!

    朱翊钧不喜欢万士和用出身看人,毕竟现在大明考成法之下,连吏员都能得到官身,官吏自古就是两个世界里的人,张居正以祖宗成法为由,打破了上升的通道。

    万士和这一句话可是要得罪不少人。

    可是朱翊钧还是同意了万士和的想法,一刀切,先除了宿弊,把这个卖官鬻爵给废除了,影响到改土归流,就用特赐恩科进士去庆赏威罚,继续推行。

    解决一个矛盾,会出现新的矛盾,这是必然,卖官鬻爵已经发展到了贷款交纳义官之价,而后从百姓身上搜刮的地步了。

    而且这笔账不过朝廷账目,就代表着无从稽查,即便是在地方也是一屁股的烂账,这已经到了不得不为、势在必行的地步了。

    “臣等遵旨。”吕调阳见陛下综合了大家所言,仍然要革除宿弊,那就停止义官官身就是,官身的印绶和冠带出自朝廷,朝廷收紧了口袋,的确可以对卖官鬻爵之风进行肃清。

    吕调阳在吏部部议的奏疏上总结了后写在了浮票上,朱翊钧拿起了万历之宝,盖在了奏疏上,文渊阁会拟旨,传递四方。

    有舍才有得。

    万历初年不是晚明,皇帝的圣旨,朝廷的令制,还有极大的行政力量,在万历十三年后-->>

更多章节可以点击:朕真的不务正业,本章网址:http://www.lonfuwx.org/lonfu/74109/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