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符小说吧 > 从明末开始生存 > 第一百六十章 员工要‘跳槽’

从明末开始生存第一百六十章 员工要‘跳槽’(2/3)

坡地只卖了一两多银子,一家四口人,一两多银子只坚持了一个多月,家里就又断粮了。

    寒冬腊月,在家徒四壁破败不堪的家中,一家人望着空空的粮缸,愁眉苦脸不知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为了不让一家人饿死,以前只知道读书的王光和,放下读书人脸面,去求人借贷,到集镇上写春联挣钱。

    可世情维艰,他那不多的亲朋好友们,也都是家无余粮,借到的那点钱粮,不够吃上几顿饱饭。

    到集镇上写春联,集镇上,那些秀才们的摊位都是生意冷清,他一个童生,那里还会有生意。

    一家人捱到过完年,彻底的断炊了,连着饿了二日后,王童生在家里小儿饥饿的小声呜咽中,走出家门,茫然地游荡在冬日荒凉的大路上,不知到哪里才能寻到吃食。

    就在他绝望之时,海边来了海盗,能给人饱饭吃的海盗。

    在一家人饿死和给海盗干活之间,王童生选择了给海盗干活,还是一家人都来给海盗干活。

    王童生对考八股文没有天赋,但对数字却很感兴趣,只几天的时间,就在一众选拔的读书识字人中脱颖而出。

    文启东给出的各种管理表格,王童生不但能很快学会,还能按规定处理的条理分明。

    于是,王光和这个被八股考场淘汰的废材,到了文启东的流民安置营,就变成了正适用的人才。

    昔日的废材老书生,大半个月后,就成了几万人干活工地的王总管,成了总管,就不单是干活混两顿饱饭了,还有了薪酬收入,一家人也住进了第一批盖好房子里。

    整个流民安置建设营地,和王童生近似的还有几十人,这些人,虽说大多连科举考试的第一关,县试都没通过,可也都是读过十年以上四书五经的读书人。

    只要不是读书读傻了的,在大营建筑工地上,都能找到轻松的活计,负责一处处需要书写和计算的大小管事岗位。

    整个工地,除了读书人能担任有薪酬的管事工作,那些技艺精湛,有一定经验的各种工匠,也能担任管事,获得薪酬。

    这些大匠们,都是负责各自领域的物品制作,一如山阳镇,大匠负责全面,中层工匠负责各自的窑口或作坊。

    一座占地上千亩的流民收治居住区,不是单纯的盖些房子就行了,还需要一些分门别类的收治场所。

    像是流民的清洗区,就需要特殊的设计和建造,入口和出口要规划的合理,使用时,不会造成人员拥堵,而且还要建造两处,男女是要分开的。

    还有疫病隔离区,这个要独立于居住区外,要建造的便于管理和医治,尽量避免病人的交叉感染。

    好在这些规划比较简单,文启东在资料库中,找些规划图做参考,再结合现在的地形,用智脑一合成,一份合理的规划建设图就设计好了。

    文启东选择的安置营地位置,在海州府赣榆县的北面,处于王河河口,紧挨着山东地界,这里在明末时还是一片滩涂荒地。

    占据这些荒地,文启东没有像在修武县那样,还找当地衙门去购买,而是直接就圈占了。

    原先只是占了海边的滩涂荒地,随着摊子铺的越来越大,方园一两公里的地面都变成大工地。

    这样一来,不可避免的,就占了一些海边的田地。

    对于这些田地主人,文启东没有打听是谁的,大手一挥就占了,左右不过是一些官绅豪强的土地,占了又能如何,大半个月了,也没见哪个不开眼的来抗议。

    由于安置营地的扩大,营地内的建筑物规制升级和增加,需要的物料也是越来越多。

    像是石灰、木炭、木材等这些建筑材料,需求量越来越大,附近已经不能提供,只好向外寻找。

    由于南边的海州府境内,没有无主的矿山,还都是平原,就只好到北面的琅邪境内去寻找。

    为了获取建造营地矿石物料,文启东专门到琅邪境内转了两趟。

    第一趟是到临近赣榆县的丘陵区边缘,找到了一些小矿,并派出村民去开采。

    再一次过去,那就是去杀人的。

    文启东在荒山中找到的那些小矿脉,不过才开采几天,就有人来宣布主权了,还把在矿上干活的村民打伤赶走。

    最过分的是一处小铁矿,直接被一股山匪霸占了,在矿上干活的村民,也变成了山匪的苦力,矿上的工具和粮食,被山匪抢到了自己的老巢。

    得到消息,文启东就又去转了一圈。

  -->>

更多章节可以点击:从明末开始生存,本章网址:http://www.lonfuwx.org/lonfu/113092/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