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符小说吧 > 盘点十大盛世:皇帝目睹后世繁华 > 第132章长孙皇后

盘点十大盛世:皇帝目睹后世繁华第132章长孙皇后(3/7)

>
因病去世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陪同李世民在九成宫避暑期间,身染重疾。

皇太子请求大赦并度人入道,为妻子健康忧虑的唐太宗李世民立即应允,但遭到长孙皇后的坚决反对,无奈唐太宗只好请普光寺法师昙藏入宫为妻子祈福,或是天子诚意所致,长孙皇后病情旋及康复。

贞观九年,皇太子李承乾纳妃苏氏。

然而喜悦之后却连接着悲伤,此后接踵而来的生身母亲赵国太夫人的薨逝以及太上皇李渊的驾崩,给长孙皇后和李世民这对夫妻又一次沉重打击。

双重丧期的哀痛,诱发了长孙皇后早年罹患并时常发作的气疾,次年,病势加重,药石皆不见效。

早年,李世民驾幸太原,长孙皇后生病,他曾亲自到石壁寺礼谒禅师,并解众宝名珍,为妻子供养启愿。

于是李世民决定再次求助于佛家。

贞观十年四月,李世民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三百九十二座为皇后祈福,著名的善寂寺,修定寺便在此列。

虽然李世民期待佛家的福祉能够又一次给妻子带来好运,但是,幸运没有再次眷顾。

贞观十年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三十六岁。

李世民悲伤不已,遵从皇后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

训诫诸子

长孙皇后生性简约,不喜欢浪费,所需的东西,够用就可以。

于皇子要求也很严格,长孙皇后经常训戒诸位皇子,要求他们以谦恭节俭为先,即便对于自己的亲生子女也不例外。

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东宫的日常用度。

遂安夫人对于太子十分上心,觉得东宫之内器物还不够,于是在长孙皇后面前屡次要求增加费用。

长孙皇后虽然爱护儿子,但并不想助长东宫的奢侈之风。

她对遂安夫人说:“身为储君,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

由此,长孙皇后驳回了遂安夫人的请求。

调和直谅

长孙皇后御下平和,从不无故令人有冤。唐太宗长年行军打仗,脾气难免急躁。后廷之人常因小事触怒李唐太宗。长孙皇后深谙唐太宗脾性,总能让在气头上的丈夫熄灭雷霆之怒。

有一次唐太宗一匹心爱的骏马突然无病死掉了,唐太宗迁怒于养马的宫人,长孙皇后并没有直接为宫人求情,而是对丈夫谈起了两人曾经共同读过的一个故事:“过去齐景公因为马死了要杀人,晏子就请求列举养马人的罪过,说:‘你养的马死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让国君因马死而杀人,老百姓知道了,必定埋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诸侯听到这个消息,必定轻视我们的国家,这是你的第三条罪。’齐景公听后便赦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曾经在读书时看到过这件事,难道忘了吗?”

唐太宗听了妻子的这番话后自然会意,养马宫人也因此得以免罪。

养马人这样的宫人只是皇宫内苑里极其卑微的人物,但长孙皇后仍然以她的仁慈智慧照拂着他们,不因他们地位卑微而轻视他们的安危性命,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宽和明理的女主人,才能使得宫内没有任何冤屈。

抑制外戚

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情义深重,对于妻子的家族也十分恩宠。

长孙无忌与唐太宗为布衣之交,又是皇后胞兄,还是辅佐元勋,李世民视为心腹,让他自由出入皇宫内室,对他的待遇群臣无人堪比。

几度想要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却遭到长孙皇后的反对,她觉得自己身为皇后,家族的贵宠以极,不愿意家族子弟遍布朝廷。

于是再三阻挠丈夫授予哥哥大权,太宗认为长孙无忌才兼文武,没有听从。

但长孙皇后异常坚定,在无法说服丈夫的情况下,转而私下命令哥哥让他坚决辞职,拗不过妻子的坚持,李世民只得解除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的官职,但却将他升为从一品地开府仪同三司,让长孙无忌享受高官厚禄但不管事。

长孙皇后这才满意的喜见颜间。长孙皇后对外戚之事一直以前代为鉴,临终前仍然不忘嘱托丈夫不要给予她的家族太多。

她认为自己的家族有幸结为皇室姻亲已经是很大的荣幸了,但他们并非都是才德出众之人却身居高位,所以很容易遇到危险,想要长久无忧,就不能让他们担任要职,只需要以外戚的身份觐见,就已经是极大的幸事了。

长孙皇后对于家族的看法再联系日后之事,足见她的非凡的远见和智慧。

赞成帝治

长孙皇后对于丈夫的事业一直以来都是全力支持的,作为皇后,她对于内宫治理上的优秀自不必多提。护俾忠良,赞成帝治更是十分出色。

长孙皇后对于太宗是十分了解的,她知道丈夫为君不易,虽然李世民在纳谏方面做的已经是非常出色,但总有疏忽不及的地方,况且善始善终对于任何人而言-->>

更多章节可以点击:盘点十大盛世:皇帝目睹后世繁华,本章网址:http://www.lonfuwx.org/lonfu/112828/131.html